1,东芝181复印机定影器怎么拆热敏电阻在哪

再加热组件上

东芝181复印机定影器怎么拆热敏电阻在哪

2,HP1020打印机加热片和热敏电阻怎么测

HP1020打印机加热片和热敏电阻具体如下:1. 加热组件一端有个插头连接加热片的,拔下插头,用万能表测试下那接触点动。若万能表指针没动,就是加热片没坏。2. 插上插头测试插头上的两条线,用万能表测试,若万能表的指示什不动,就表示热敏开关烧坏了,需要要换。打印机是一种电脑输出设备,可以将电脑内储存的数据按照文字或图形的方式永久的输出到纸张或者透明胶片上。打印机是由约翰·沃特(JohnVaught)、戴夫·唐纳德合作发明的。
我可以告诉你,具体的怎么测试 1 从机器的左侧该拆下来,就是插220v电源线的这一侧。 2 拆开后 里面的这块电路板左上角有2根 白色最粗的线(这是加热线) 还有在右侧 还有2根在一起的蓝线或白线,比较细的2根(这是热敏电阻的线) 3 粗白线的正常值在80ω到120ω之间就可以了。 4 细线的阻值可以使用100kω挡指针表,测热敏电阻的时候需要把加热组件拆开。 你可以先测试2根粗白线,如果白线不同在加热组件里面还有一个热敏保险,有可能过热烧断了,这个时候你把加热组件的一段有个插头,拔下来,测量陶瓷加热片的阻值在80ω到120ω之间正常就是保险的问题了,不正常就是陶瓷片本事问题。 5加电测量的方法我也知道,这是厂商的资料,但是因为加电测量有危险这里就不说了。

HP1020打印机加热片和热敏电阻怎么测

3,窗机不用温控器行不行

可以,直接使用一个开关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就可以了。将温控器拆除,将温控器的线接在开关上,打开开关即可制冷。
温控开关的原理和分类是怎么样的温控开关是一种双金属温控开关感温元件,电气工作,在自由状态下的双金属片,触头闭合/断开状态时,温度达到工作温度,热内的双金属应力和快速行动,打开/闭合触点断开或接通电路,从而起到温度控制。当设备冷却到复位温度时,触点自动关闭/打开,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温控开关分类根据工作环境温度的变化在开关从物理变形,产生一些特殊效果,或在运行时生成一系列自动控制装置,温度控制开关,又称热保护器、温度控制器,简称调温器。或通过温度达到温度保护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发送切换命令控制的装置,以达到所需的温度和节能效果的操作。空气,房间温度控制的电气开关装置的空调器的温度。温度控制器控制的空调房间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8℃~ 28℃。窗口的空调温度控制器是基于共同的原则推进和断开接触压力。它由一个波纹管,温度(试管),偏心轮,微型开关等组成一个密封的传输信号的传感系统和动力系统。控制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冷却温度控制对象的变化,蒸汽压力温度控制器的使用,和其他由被冷却对象的温度变化来控制,一个电子温度控制器的使用。温控开关分为:机械分为:蒸汽压力式温控开关,温控开关,温控开关的液体膨胀,气体吸附,金属膨胀式温控开关。蒸气压力式温控开关分为:充气,液气混合和充型。家用空调机械温控开关主要有种。电子分为:电阻和热电偶温度控制器。电路系统:空调电路系统是正常运行和控制功能的空调,保护压缩机和风扇电机的运行。该系统电路的组成部分是:温控开关,热保护,主开关,运行电容器,风扇电机运行电容器固定在控制箱。左单冷空调电路图。温度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压缩机的启动和停止。作品降和变化,平衡被破坏,交流输出电流之间的。因此,当构成温控开关可以很容易地通过选择适当的热敏电阻来改变温度控制范围和工作温度金属膨胀式温控开关:根据热胀冷缩原理的对象。热膨胀和收缩的共同目标,但不同的对象不是其热膨胀和收缩的程度相同。双金在导体材料的两侧是不同的,在不同温度下的施胶度是不离开双金弯一样摸触点或开关设置,使电路的设置(保护)工作。

窗机不用温控器行不行

4,plc主要应用于那些领域

现在能涉及到控制领域的基本能用到的哦!
PLC是以自动控制技术、微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PLC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2、模拟量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3、运动控制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于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4、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闭环控制。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PID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调节方法。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块,目前许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块。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5、数据处理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6、通信及联网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得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新近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在自动化控制领域,plc是一种重要的控制设备。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厂家生产300多品种plc产品,应用在汽车(23%)、粮食加工(16.4%)、化学/制药(14.6%)、金属/矿山(11.5%)、纸浆/造纸(11.3%)等行业。为了使各位初学者更方便地了解plc,本文对plc的发展、基本结构、配置、应用等基本知识作一简介,以期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一、plc的发展历程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 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现在,仍常常将plc简称pc。 plc的定义有许多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的定义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贮器,用来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二、plc的构成 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三、cpu的构成 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cpu单元还包括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在使用者看来,不必要详细分析cpu的内部电路,但对各部分的工作机制还是应有足够的理解。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及执行指令。但工作节奏由震荡信号控制。运算器用于进行数字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寄存器参与运算,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四、i/o模块 plc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完成的。i/o模块集成了plc的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输入模块将电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plc系统,输出模块相反。i/o分为开关量输入(di),开关量输出(do),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等模块。 开关量是指只有开和关(或1和0)两种状态的信号,模拟量是指连续变化的量。常用的i/o分类如下: 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 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电压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io外,还有特殊io模块,如热电阻、热电偶、脉冲等模块。 按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 五、电源模块 plc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ac)。 六、底板或机架 大多数模块式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 七、plc系统的其它设备 1、编程设备:编程器是plc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查维护不可缺少的器件,用于编程、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但它不直接参与现场控制运行。小编程器plc一般有手持型编程器,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运行编程软件)充当编程器。 2、人机界面: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屏(或触摸屏)式的一体式操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计算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非常普及。 3、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永久性地存储用户数据,如eprom、eeprom写入器、条码阅读器,输入模拟量的电位器,打印机等。 八、plc的通信联网 依靠先进的工业网络技术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传送生产和管理数据。因此,网络在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甚至有人提出"网络就是控制器"的观点说法。 plc具有通信联网的功能,它使plc与plc 之间、plc与上位计算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分散集中控制。多数plc具有rs-232接口,还有一些内置有支持各自通信协议的接口。 plc的通信,还未实现互操作性,iec规定了多种现场总线标准,plc各厂家均有采用。 对于一个自动化工程(特别是中大规模控制系统)来讲,选择网络非常重要的。首先,网络必须是开放的,以方便不同设备的集成及未来系统规模的扩展;其次,针对不同网络层次的传输性能要求,选择网络的形式,这必须在较深入地了解该网络标准的协议、机制的前提下进行;再次,综合考虑系统成本、设备兼容性、现场环境适用性等具体问题,确定不同层次所使用的网络标准。
在自动化控制领域,plc是一种重要的控制设备。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厂家生产300多品种plc产品,应用在汽车(23%)、粮食加工(16.4%)、化学/制药(14.6%)、金属/矿山(11.5%)、纸浆/造纸(11.3%)等行业。为了使各位初学者更方便地了解plc,本文对plc的发展、基本结构、配置、应用等基本知识作一简介,以期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一、plc的发展历程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 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现在,仍常常将plc简称pc。 plc的定义有许多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的定义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贮器,用来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二、plc的构成 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三、cpu的构成 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cpu单元还包括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在使用者看来,不必要详细分析cpu的内部电路,但对各部分的工作机制还是应有足够的理解。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及执行指令。但工作节奏由震荡信号控制。运算器用于进行数字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寄存器参与运算,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四、i/o模块 plc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完成的。i/o模块集成了plc的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输入模块将电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plc系统,输出模块相反。i/o分为开关量输入(di),开关量输出(do),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等模块。 开关量是指只有开和关(或1和0)两种状态的信号,模拟量是指连续变化的量。常用的i/o分类如下: 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 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电压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io外,还有特殊io模块,如热电阻、热电偶、脉冲等模块。 按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 五、电源模块 plc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ac)。 六、底板或机架 大多数模块式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 七、plc系统的其它设备 1、编程设备:编程器是plc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查维护不可缺少的器件,用于编程、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但它不直接参与现场控制运行。小编程器plc一般有手持型编程器,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运行编程软件)充当编程器。 2、人机界面: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屏(或触摸屏)式的一体式操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计算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非常普及。 3、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永久性地存储用户数据,如eprom、eeprom写入器、条码阅读器,输入模拟量的电位器,打印机等。 八、plc的通信联网 依靠先进的工业网络技术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传送生产和管理数据。因此,网络在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甚至有人提出"网络就是控制器"的观点说法。 plc具有通信联网的功能,它使plc与plc 之间、plc与上位计算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分散集中控制。多数plc具有rs-232接口,还有一些内置有支持各自通信协议的接口。 plc的通信,还未实现互操作性,iec规定了多种现场总线标准,plc各厂家均有采用。 对于一个自动化工程(特别是中大规模控制系统)来讲,选择网络非常重要的。首先,网络必须是开放的,以方便不同设备的集成及未来系统规模的扩展;其次,针对不同网络层次的传输性能要求,选择网络的形式,这必须在较深入地了解该网络标准的协议、机制的前提下进行;再次,综合考虑系统成本、设备兼容性、现场环境适用性等具体问题,确定不同层次所使用的网络标准。

文章TAG:打印机热电阻怎么拆卸打印  打印机  热电  
下一篇